中國食品安全報
——訪貴州蘭馨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循
“智慧經濟是在物質資本高度發達的基礎上,勞動者的智慧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的一個經濟發展階段。智慧經濟,創新性知識占主導、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是經濟增長方式,創新-創造-創業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與再生是經營模式與經濟發展模式,把它們統一起來組成有序結構的完整形態是智慧經濟形態。”
以上是百度百科對智慧經濟的定義和對智慧經濟形態的概括。
貴州智慧黔茶聯盟,源自金循對中國茶產業的宏觀認知、對黔茶發展瓶頸的洞悉、對黔茶崛起的戰略遠見、對市場脈動的精準把握等諸多因素,其決定性內因是金循的前瞻性思維和“胸中丘壑”。
智慧黔茶聯盟,幾乎暗合智慧經濟的四大實現條件:其一、智慧經濟應該是一種宏觀上“最優規模”的經濟(聯盟意在實現“最優規模);其二、智慧經濟應該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(生態優勢);其三、智慧經濟應該是一種人性化的經濟(“君子若蘭,德才雙馨”,人文精神和價值觀的體現);其四、智慧經濟應該是一種有預見性的經濟(生態品質鏈是未來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)。
超邁前瞻的戰略思維
貴州蘭馨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循是貴州智慧黔茶產銷聯盟(公益組織)的發起者和創始人。蘭馨茶業是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,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,農業產業化經營全國行業十強龍頭企業。
70后的金總,儒雅、健談、思路清晰、思維前瞻。智慧黔茶聯盟的建立,貫穿著金總對中國茶產業整體狀況、黔茶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、茶企的生存發展之路的深刻洞見。
全國茶葉銷售總額約1400億元,其中傳統茶葉和茶葉代用品占700億元,市場總額大,且有繼續增長趨勢。全國茶企約8萬家,年平均銷售額不足1000萬元,其中最大茶葉企業年銷售規模不足20億元(占比不足3%)。面臨大市場的是小且散的企業,機遇與挑戰并存,是憑一己之力單打獨斗還是抱團發展,值得業界深思。
據悉,黔茶每年新增70萬畝投產茶園,面積的釋放,將削弱傳統茶區(如湄潭、風岡、都勻)的優勢。原料茶價格不一、投產時間不一,將導致黔茶混亂無序的大競爭局面。
現有茶企的市場以就地原料茶批發、代加工為主;無序競爭將使現有企業舉步維艱;全省各地眾多品牌茶搶占本省市場,又將使本省市場變得空間狹窄逼仄。面臨黔茶如此現狀,唯一出路在于黔茶出山,走向全國乃至世界。
教師出身的金循,經過近20年的市場化洗禮,從“大加工匹配大基地戰略”到發起“貴州省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”再到創建“智慧黔茶產銷聯盟”,其超邁的前瞻性戰略思維一以貫之。
抱團集群的產銷格局
貴州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的發展,有關省委領導親自主持編寫《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(2014—2016)》,該《計劃》由品牌創建、市場拓展、加工升級、基地建設、質量安全、科技人才提升、金融服務、文化宣傳等方面組成,是指導今后三年貴州茶產業提速發展的行動綱領。將分散、弱小、零亂的眾多中小型茶企整合起來,走集群發展和集約發展之路,是該《計劃》鼓勵和倡導的模式和途徑。
智慧黔茶聯盟的創立不僅是因應省里的指導思想,也是黔茶自身生存發展的內在邏輯理路。
貴州現有茶企1337余家,除100余家茶企為地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以外,其余90%以上均為中小微型企業。未來三年,全省投產茶園面積將在2013年基礎上增加近三倍,隨之全省茶企將增加至5000家;之后的中小微型茶企仍占總體的90%左右。巨大的中小微型茶企集群,將擔負70%以上茶青原料的初制加工任務。
打造中小型茶企的產銷聯盟,使之成為“集聚資源、集群加工、集中精制、集約經營、集團發展”的新型市場主體(或市場平臺),具有重大的政經意義,且關涉數百萬茶農的民生問題,抱團發展、集群亮劍、大局底定。
四位一體的黔茶聯盟
2014年,金循掌舵的黔茶聯盟的宏偉藍圖漸次展現,整合茶業上游資源,打造產銷戰略聯盟:聚沙成塔,散珠連串,抱團中小微型茶企150家,打造“標準統一、工藝合理、裝備先進”的中小微型茶企集群;實施“物聯網技術運用計劃”,推動成員茶企建設美麗茶園、智慧茶園40萬畝(惠及11萬戶茶農)。
在此基礎上,集中打造一個茶葉精制拼配的“高地”、一個中小茶企集聚的總部“硅谷”、一個電子商務與倉儲物流配套的“電子商務港”、一個人文薈萃的茶文化體驗“小鎮”,按照“四位一體”總體構想建成“黔茶聯盟總部園區”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以物聯信息平臺為依托,以電子商務為方向,創新模式、轉型發展。
力爭用三年時間,培育和打造網上茶城電子批發市場(B2B)和電子零售市場(B2C),建成年銷售50億元以上的“航母級”黔茶電商平臺。
茶旅一體的智慧茶園
金循說,在工業化和城市化歷史進程中,黔茶的生態品質是核心優勢,美麗的茶園要有果蔬和花卉,打造成賞心悅目的主題景區;可在茶園安裝視頻監控探頭,全天候監控每一株茶樹的實況;將茶園實況上傳云端,無論身處何處,隨時可打開手機APP觀看,這便于茶葉的私人訂制,也為學、研專家對茶園實行遠程監控、遠程診斷茶樹狀況、控制施肥等提供了便利;茶品質量安全實現源頭可控。茶園景觀建設和信息化,具有旅游觀光的價值,實現茶旅一體化戰略。
本文(wen)來源——中(zhong)國(guo)食品安全報